2007年6月1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党建为“新药”又好又快发展注入“营养素”
本报记者 曹志男

  “团结、正直、克己,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人格面前人人平等。”这是记者在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“以人为本”的企业文化体系中看到的一句话。采访中,记者时时刻刻都能在企业员工身上体会到这种企业文化展现的精神。而这种精神,又特别明显地体现在该厂包括退休职工在内的509名党员身上—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无论是依法治企还是科研环保,他们都是一把好手和领头人;在生活中,他们更是时时刻刻展现着团结、正直和克己。
    新昌制药厂党委副书记吕旭峰告诉记者,市场经济中,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经济一直都是他们研究的课题,而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为“新药”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“营养素”。

  “一帮一”戒骄戒躁
  “没有老书记当时的教诲,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。”刚过30岁的孙齐明如今已是药厂制剂分厂的厂长助理,回想起大学刚毕业进厂时的自己,孙齐明不好意思地摇起了头。
    原来,1998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孙齐明作为技术人才被新昌制药厂引进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进厂后他却在车间流水线上当起了一名操作员。“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是厂里对年轻员工的一种锻炼。”和许多刚进企业的大学生一样,孙齐明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,工作上自然没花心思。
    当时分厂支部书记陈建军却成了孙齐明宿舍里的“常客”,时不时找他聊天拉家常,宣讲厂里的企业文化。“老书记告诉我,做事和做人一样,不要以为小就轻视它,年轻人更要戒骄戒躁。”渐渐地,孙齐明调整好心态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,不仅成为分厂的技术骨干,最后当上了分厂厂长助理。2005年,孙齐明在厂里入了党,同样的,现在的他也成为新员工宿舍里的“常客”,与他们拉家常、谈理想。
    而正是这样的“一帮一”,使得新昌制药厂的每一名新人都能在岗位上安心工作。
    员工合法权益“零损害”
    员工杨芳华(化名)是新昌制药厂职工宿舍传达室的阿姨,而以前她是生产车间的员工。面对现在的岗位,杨芳华却说,她真的很感动。
    原来,2001年8月份,当时还在车间一线的杨芳华在工作中被烫伤,伤势严重,在新昌人民医院简单处理后,厂方立刻将她送到了绍兴进行治疗。而在杨芳华治疗和康复期间,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,新昌制药厂承担了所有治疗费用,还在规定3年的最长医疗期上延长了5个月。
  为了让杨芳华有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,新昌制药厂工会还出钱特地为她在家里装上了空调,并由党员带头去杨芳华家做义务“陪护”。如今,康复的杨芳华已能骑自行车上下班。
    员工参加养老、医疗等五大保险;女职工依法享受12个月带薪产假及哺乳假;每年至少一次集体协商职工工资,在新昌制药厂“以人为本”的企业文化体系中,员工的合法权益永远都被放在第一位。
    投入50万节约1000万
    记者了解到,近几年,环保工作以及节能降耗始终是新昌制药厂的办厂思路。环保意识已经在每一名药厂员工心里生根发芽,活跃在各个生产及领导岗位上的党员则是“绿色”制药的积极拥护者。“当厂里决定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环境整治时,我举双手赞成。”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春波告诉记者,他们投入50多万元首先进行了废水改造,通过对各生产车间高浓度废水进行分类处理,现在每天的废水量下降了400吨,这样一来每年可以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。这一负一正的巨大差别,让每一名员工都尝到了环保的甜头。
    投入600多万新增48套废气处理装置;投资180多万对生产区进行降噪处理;从废物中提取溶剂类有用资源,从而每年减少危险废物量约500吨……新昌制药厂正在向“二十一世纪绿色企业”目标不断迈进。
    新昌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新昌制药厂一直十分注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他们充分运用企业文化这一平台,积极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而正是党建工作主导下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,为新昌制药厂的稳步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“营养素”。